No matter what

we do

登山須知

必備裝備

品項 說明 數量
行進服裝 長袖排汗衣、運動長褲(快乾布料)、禁穿牛仔褲 1套
備用衣物 需帶長袖、長褲 1套
防風雨外套 建議防水透氣材質 1件
防風雨長褲 value 1件
中層保暖或防風衣 寒冷環境行進穿、建議快乾布料 1件
保暖外套 寒冷環境休息保暖、建議羽絨或類似保暖度材質 1件
保暖手套 夏季薄式、冬季厚式 1雙
保暖毛帽 羊毛或化纖材質 1頂
登山鞋 硬底、顆粒鞋底紋 1雙
登山毛襪 羊毛材質佳、筒長需高過鞋口 2雙
頭巾 當頭巾或脖圍 1件

1 所有易濕裝備:衣物、睡袋在打包時一定要用防水袋或塑膠袋裝填以防潮溼。
2 台灣高山入夜之後溫度在攝氏10度以下,請妥善作好保暖工作。
3 山上水資源缺乏請珍惜用水,個人垃圾包含衛生紙與廚餘皆請帶下山。


配備

品項 說明 數量
中或大背包(含背包套) 依個人背長挑選背負系統,45升以上 1個
睡袋 0-10度保暖 1個
睡墊 泡棉或充氣式 1個
頭燈及備用電池 value 1附
水壺 耐熱塑膠壺、保溫水壺等共需1~2公升 1~2個
個人食器 碗、筷、叉匙 1附
登山杖 個人選擇攜帶 1~2支
個人醫藥 使用時需吿知嚮導 value
個人衛生用品 牙刷、手帕、衛生紙、防曬乳、護唇膏 適量
即食行動糧 一日150克~300克 適量
綁腿 雨天與雪期必備 1雙
地圖/指北針/電子定位設備 個人選擇攜帶 -

體能訓練

1. 正常作息,避免感冒或外傷。
2. 登山最需要的是心肺功能運動與基本負重健行的肌力,登山前隊員透過規律的運動或戶外活動讓自己具備基本體能。


基本體能判斷參考,能完成以下活動強度
1. 持續跑步30分鐘以上或一次跑完3000公尺
2. 能完成4小時、10公里以上單日郊山健行活動
3. 可一次騎單車達20公里、全程60公里以上的騎程
4. 運動心肺能維持心跳110下,達20分鐘以上

關於高山症

你不能不知道的高山症

台灣有上百座三千多公尺的高山,很多的山屋和營地也位於兩千四百公尺以上,其都是容易發生高山症的海拔高度。關於高山症, 第一次到高山過夜的人多少都會發生,它可能沒什麼要緊,只要身體適應高度,高山症狀就會改善,但它也有可能發展到威脅生命 的嚴重程度,過去有不少高山症致命的案例,都是因為活動間未提早察覺到高山症狀惡化,才拖延到非常嚴重。因此,每一位上高 山的朋友皆要去知道它,並在高山活動期間不要隱藏自己身體不適的情況,才能做到有效的防治。


什麼是高山症

當我們前往海拔高度超過2400公尺以上的地區(大氣壓力約只有在海平面70%)活動,因空氣變稀薄、溫度下降等等環境因素,身 體還沒完全或無法適應環境時,體內的血液和組織中的氧氣減少因而導致的水腫現象。基本上是在身體血氧飽和度於90%的時候。


台灣常見的高山症主要有:

* 急性高山病(AMS,acute mountain sickness)
* 高山腦水腫(HACE,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 高山肺水腫(HAPE,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上山前可做的預防與處置

1. 登山前睡眠充足,不要熬夜。
2. 體能訓練,增加登山體能。
3. 登山行程前三個月內,若到過高海拔地區有助於身體適應。
4. 保持健康,不要感冒以及帶病上山。
5. 上高海拔山區前一晚,若可在一、兩千公尺的地區住宿有助於高度適應。


登山時可做的預防與處置

1. 在高海拔的任何症狀,請都先假定是高山病,直到證明是別的疾病為止。
2. 當抵達高海拔區的4至48小時間,若出現身體不適就要監測是否出現高山症狀以及症狀的改變。
3. 尤其在夜晚或是惡劣天候時,也常會使原來輕微的症狀轉壞。
4. 向隊友與嚮導誠實告知身體狀況。
5. 注意保溫,不要失溫。
6. 多喝水,多攝取低脂高醣、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7. 不喝酒及不服用鎮定劑。
8. 絕對不要讓有急性高山症與肺水腫徵兆的人單獨行動或留在營地,必需有人照顧與監測症狀。


Nomad的高山安全計畫

1. 將高度適應納入高山行程計畫中,不熬夜坐車上山,第一天行程不趕,讓隊員適應。
2. 為第一次登高山隊員辦登山行前會,隊員登山前就能認識嚮導、了解行程,盡早準備。
3. 基地營的隊伍皆由受過野外急救訓練的嚮導帶領。山上隊員狀況密切掌握。
4. 我們不主張吃藥,也不鼓勵預防性投藥,身體自身的調整是最佳的高度適應。
5. 將自己的體能準備好,深入且安全的高山活動由基地營為你準備。


高山醫學資料參考:

Wilderness and Rescue by Medicine Jeffrey E. Isaac,PA-C and David E.Johson,MD 米亞桑翻譯 高山病 APEX亞陞國際戶外發行 ​山野地區緊急救護 黃士豪

2